爱丁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社会情感交互或成爱国电影不变的突破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近期,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预告现香港回归盛况被网友们一波刷屏。目前正值香港事件关键时刻,如此正能量视频一出,自然掀起社会热议。

一来,几代中国电影人给祖国70华诞的集体献礼,这头衔可不得了!七位大导分别执导的七部短片融合于一部电影里,形成良性正面竞争。虽题材各有不同,但共同承载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典的历史瞬间这一主旨同场竞技,口碑孰好孰坏立马就能见真章;再一个,从定位来看,《我和我的祖国》当之无愧能入主现象级爱国电影范畴,题材+七合一模式必定聚集社会各界从情感、格局各方面形成的深层次交互。

17年,冯小刚《芳华》进入观众视野。把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文工团青春少艾的故事融合在战争与炮火的社会环境中,片中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和热血绽放芳华。时代下的青春、阶层,文工团、活雷锋等等,符号化的年代特征为影片打开局面。

据猫眼数据统计受众画像中,除了学生、白领人群之外,“其他人群”分类也占有相当大比例。当我们把娱乐主流受众默许归为现今社会主力青年时,《芳华》题材在局限外,上升到年代下的价值观及精神层面,形成电影艺术投射在不同观影人群间的交互。表面的流行文化随时代更迭,深藏的文化意义却始终流转于一个接一个的轮回中。正如《芳华》,谱写与流行时代、电影记忆渐行渐远的祖辈们的青春,实乃击中了一个引全民情怀共鸣的点。

《我和我的祖国》在年代化特征上深层次进阶,不再局限于某特定人物团体,纵宽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之间,时间线牵引顺延下,每一段重要的历史节点形成一个故事。作为国庆献礼,电影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已经很大。

拿近期香港“回归”主题预告来说,正逢*治局势汹涌之时,影像与现实时空交错下,掀起的是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生活下普通人与国家间的共同成长经历,挖掘出他们和国家之间深层次的情感羁绊,形成影片与现实的照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北京奥运等等,单挑每一部出来都具备足以挑起国庆档大梁的当量。过去和现在,个人与国家,一部影片的每一片段都能唤起全民记忆,爱国本能与情绪共鸣,自然而然容易形成交互。《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国庆档多部类似国家情感主题电影上映,值得期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